過去三十個月香港樓價上升80%,但8月9日九肚山地皮以底價成交,是否是本港樓價下調訊號?
大和證券分析員指出,香港第二季GDP較第一季回落0.5%,是否意味香港經濟進入收縮期?2008年9月雷曼事件引發11月中國政府宣佈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目前是否開始收縮?上月恒生指數出現死亡交叉(50天線跌破250天線),根據2008年5月那次經驗,未來六個月股市可能大瀉;但根據2010年6月那次經驗,則未來半年股市上升。這次又如何?
美國去年11月再推QE2,但恒生指數卻由去年11月的24989點回落到今年8月的最低18868點,並未產生財富效應!
在炒股不看市的環境下,一般小投資者虧損占多數,能做到止蝕不止賺則更難。
美國完成迷失十年
美國進入日式衰退,主要是私人企業自2007年起開始去杠杆化,2009年3月依賴政府增加借貸刺激經濟復蘇,情況有如1994年的日本。今年8月QE2完結後,私人企業仍沒有增加借貸,情況亦有如1997年的日本。克魯明博士認為財赤不重要,只要政府繼續推QE3,美國經濟仍可繁榮下去。可是看日本過去十七年的經濟表現,恐怕這次克魯明博士是看錯了。
今天美國問題一如1990年起的日本或1997年後的香港,是來自分配不平衡,財富過分集中在社會20%人口手中(更甚者集中在1%人口手中),QE及QE2只令財富更加集中,又怎能解決當前問題?或者聽聽來自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Koo 意見,瞭解一下什麼是“資產負債表衰退”。2000年起的美國一如1990年起的日本,不同的是1994年前日元繼續升值,令日經平均數一沉不起。美元自2000年起貶值令道指在2007年創新高。日本至今已迷失二十年,並繼續迷失下去;美國亦完成迷失十年及繼續迷失下去。
買A股有買貴沒買錯
7月份內地CPI上升6.5%再創近期新高,其中食物類價格上升14.8%(豬肉上升56.7%);反之居住價格只上升5.9%。會否加息?以外國經驗,食物及燃料價格對利率並不敏感,豬肉價迴圈週期一般需6-9 個月,即從肉價上升到供應量上升需時6-9 個月。估計豬肉價在8月份見頂,9月起回落。內地CPI中,食物所占比例重達1/3,是內地CPI升幅較香港高的原因。
下半年起原料價開始回落,估計內地仍需加息一次及收緊銀根兩次,明年CPI升幅應回落到4%左右。
內地2007年起進入高通脹期,情況一如1980年代、1990年代的香港。由加薪速度加快引發良性通脹,一般可維持十五年。換言之,今時今日投資內地股票,只會買貴,不會買錯。理由是內地人儲蓄率高達35%,美國人只有2%。中國有沒有問題?有,但不是大問題。
人民幣已升至十七年來高位,過去十四個月兌美元升值7%,內地貧富差距帶來社會不穩定。太多人買不起樓、負擔不起醫療費或子女教育費,其不滿情緒已接近爆炸點。人民幣升值不但無法壓抑消費物價上升,反令製造業經營困難,引發大量工人失業。
人民幣升值亦壓抑不了內地樓價上升,中國政府應進一步大力壓抑內地房地產價格,平息民憤,以免走上日本或香港之路。近三十年各國政府政策皆向有錢階級傾斜,以為創富較分配財富更重要。今天英國貧富差距問題已引發暴動,香港政府宜盡速解決此問題,不然香港社會將步英國後塵,那就事情大了。
利率倒掛九死一生
8月份美國國債被降級,後果不是債券跌價而是股市,美聯儲正在重複十多年前日本銀行之路,保證未來兩年維持低利率,結果只令長期債券(例如十年期以上)利率一步回落,但股市卻反復下跌,理由是避險心態。
2002年10月到2007年10月那次透過減息、減稅、美元貶值令美股上升了五年。這次QE及QE2只支持美股上升兩年,只是最近一個月全球股市失去8萬億美元市值,相信高消費零售股亦漸受壓力。
美國第二季GDP 只上升1.6%。過去每次美國GDP增長率低於2%,次年出現衰退的機會高達70%。十年期債券利率同三個月期利率差收窄又是另一令人擔心訊號,失業率無法回落是第三個令人擔心的訊號。
經濟學家認為明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機會超過50%。2000年起的衰退,2007年10月股市大幅回落後,引發2008年衰退亦一樣,皆出現九十天期利率高出長期——利率倒掛,十次有九次事後出現衰退,但這次卻沒有出現。
至於美股指數回落40%後出現衰退已多次不准(例如1987年),因此明年是否出現衰退(即連續兩季GDP負增長)?仍然難定。
許多人把凱恩斯理論與費雪效應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差異很大。凱恩斯認為需求不足引發衰退,因此政府應製造需求去刺激經濟,並透過印刷貨幣支付所製造出來的需求,因此令CPI上升。費雪效應並不鼓勵政府製造需求,只須由聯儲局不斷向市場購入債券去壓低利率,透過低利率去刺激GDP增長。
觀察日本自1994年實施貨幣寬鬆政策的結果,初期的確刺激日股上升,但到了1997年卻變成流動性陷阱,日股又再回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的貨幣寬鬆政策並沒有刺激金價上升及全球原材料價上升,但美元持續弱勢令資金流向金市及商品市場,刺激金價及原材料價上升。因為美元是計算金價、原材料的貨幣單位,最後結果是否一如日本只產生流動性陷阱,抑或摧毀美國銀行業的借貸能力,或是陷入滯脹期?無人可預知。
高頻交易如“快閃黨”
8月1日至12日,美股成交額較2011年1-7月平均成交額高出80%,可見高頻交易在跌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兩星期內美股失去2.2萬億美元市值,情況同2010年5月初相似。去年5月面對QE完成,大量高頻交易令美股在一星期內失去8620億美元市值。
高頻交易類似社會上的“快閃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造成很大破壞,然後又消失。美國司法部門已聯同美國證監部門追查高頻交易及研究是否須要立法監管。在高頻交易下股市已變得非常難看。
稅制改革可能引發資金回流支持美元匯價,摩根大通估計美國519間跨國大企業海外資金高達1.375萬億美元,例如蘋果有760億美元、微軟420億美元、思科288億美元,穀歌已動用百多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其他大企業又如何?小心隨時出現美元回流美國潮,9月起是否抄底時機?恐懼是投資上最大的敵人。
2008年8月開始黃金同股市脫鉤(金升、股跌),近期甚至向其他商品De-coupling(即商品價回落、黃金一樣升),黃金一枝獨秀。上述情況極為危險,黃金不再用作對抗通脹,而是代表投資者對貨幣不信任,最後如果不是金價回落便是貨幣制度崩潰。
社會學家曾做一個實驗:將十個中學生在紐約不同地區放下,要求在天黑前大家聚在一起!根據數學理論:在一個超過1000萬人口的大城市,來自十處不同地區的人是不可能在一天內聚在一起的。但結果剛相反,很快他們便聚在一起,理由是中學生皆喜歡紐約時代廣場,他們不約而同地去了時代廣場。
金融市場情況亦一樣,人人認為黃金是避難所,上述想法令金價一度升至1913 美元一盎司。當道指/黃金比率出現1:6(一股道指相當於六盎司黃金),黃金是否仍有投資價值,或只有投機價值?2007年10月金價只是740美元,當時道指/黃金比率接近1:18,更加不要說2000年時道指/黃金比率接近1:40……任何投資專案一旦瘋狂起來,非理性可解釋,例如1980年1月曾見過兩者比率是1:1。
歐、美經濟在2000年起進入“慢動作式崩潰期”。一如1990年起的日本,政府的干預只能帶來短暫反彈。問題是歐、美加起來GDP達30萬億美元(歐洲16.3萬億美元、美國10.1萬億美元;兩者相加較日本大8倍),他們的慢動作崩潰不像日本可以不影響其他國家,因歐、美加起來GDP是中國GDP的6倍。中國可獨善其身多久?
2009年3月至今美國政府增加了2.3萬億美元負債去推行QE及QE2,亦只能將失業率推低至9%或以下。推出QE3的效果又如何?美國政府債券失去AAA 評級後,法國AAA 評級亦岌岌可危,如法國亦失守,歐洲只剩下德國仍然擁有AAA地位。8月9日恒指跌至18868點獲支援,證明基本因素較技術分析更重要,資金流向較市場情緒更重要,趨勢分析較價值投資法更重要。
1987年10月股災、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政府債務危機、2008年9月18日雷曼事件等,事後皆證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2011年8月歐債危機後又如何?
下半年科技股尋寶?
去年中國政府宣佈保障房建設,對內地建築股及建材股是機會,對內房股是壓力;又如2009年開始的美元貶值潮,對智者而言可透過投資資源股及能源股而獲利,愚者卻在抱怨聯匯制度令香港物價大升而受損。既然我們改變不了大氣候,為何不利用小氣候去獲利?在過去,通脹率一旦上升,利率亦會上升,以便把通脹壓制, 例如1980年至2000年。但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雖然面對通脹上升,但利率卻跟不上,造成過去十年資源價、樓價大升的負利率時代。
2011年下半年如美國CPI升幅下降,是否出現另一大趨勢?1980年美國貨幣政策出現改變,結束過去經濟的盛衰迴圈週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泡沫,理由是資金充斥市場,總要找尋出路,投資策略變成如何捕捉一個又一個泡沫。2011年下半年,長達12年的原材料價上升期是否又已完成,是否需要找尋另一個在形成中的泡沫作為資金出路?
中國內地發展內需經濟的消息,已刺激香港消費股股價狂升到PE30倍或以上。
今年“十二五”規劃,政府已表態支援高科技行業,但高科技股至今仍然受投資者忽略,下半年是否應在高科技股身上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