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一夜欠債11億 億萬富豪再培訓重上路

29-01-2009  明報
廿多年豪慣嘆慣、渡過多次金融危機,一度坐擁10多間豪宅、名車、遊艇,但一場SARS將他摔下來,一夜間欠債11億元。失業4年,做過掃街,這名落難富豪去年更到再培訓局「接受再培訓」,從學發電郵開始...
劉振輝已經53歲,訪問中他多次說「視金錢如糞土」,一方面卻抖擻精神,準備在內地拼搏,矢言要在30年內東山再起。問他這是否有點矛盾,他說只視事業為發憤目標,不想終老時一敗塗地。
劉振輝與新老闆以前並不相識,但對方知道他的經歷,故見工時雙方好像在「傾生意,講公司發展」。
接受輔導 學懂釋懷
跌倒再爬起並不容易,劉振輝最感恩的,是在再培訓局培訓及就業資源中心接受輔導的日子。落難富豪接受輔導聽來有點「稀奇」,他說,輔導小組有13人,個個背景不同,有人父母雙亡、有人經常被上司責難,人人都有不快樂的過去。
劉振輝表示﹕「在當中我尚算較幸運的一個,世人所說的財富我享受過,在他們身上反而令我有其他得着。」就是這份心情,令他在低潮中釋懷,他很開心地說﹕「現時我們13個人都變得強壯,重新上路。」
回望「富貴」日子,劉振輝不甚懷念,還笑說﹕「鮑魚日日食也會消化不良,以往因為要傾生意,天天去吃過千元的拖羅刺身,真的會食到厭呢。」
破產後,劉振輝並非完全一無所有,因為所住的千呎單位是以其妻子名義買入,故他本人破產後,未至要與子女露宿街頭,由於單位是亡妻留給子女,亦一直未放售。
問劉振輝破產後最不習慣是什麼,他說是搭車,因為以前出入有司機,但之後要坐巴士,初時要看很久地圖才懂得如何搭車。
問他是否懂得搭地鐵    ?劉大笑說﹕「我只是不習慣,並非無知,我很早已在社會打滾呢!」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買實金搵銀行

09-01-2009   Apple Daily

早 前 理 財 版 找 來 幾 位 名 人 分 享 今 年 投 資 部 署 , 中 原 集 團 主 席 施 永 青 大 力 推 薦 實 金 , 專 家 亦 預 測 黃 金 於 美 元 弱 勢 下 , 具 保 值 作 用 。 投 資 者 可 於 銀 行 、 金 舖 甚 至 金 銀 業 貿 易 場 會 員 金 行 買 賣 實 金 , 散 戶 投 資 以 銀 行 差 價 較 窄 , 並 可 一 條 龍 式 存 入 保 管 箱 , 穩 陣 等 升 值 。 

黃 金 投 資 一 般 可 分 為 實 金 、 紙 黃 金 及 ETF ( 追 蹤 指 數 基 金 ) , 由 於 投 資 者 經 金 融 海 嘯 後 , 對 「 紙 上 資 產 」 大 起 戒 心 , 在 Cash is King 大 前 提 下 , 實 金 備 受 追 捧 。 現 時 只 有 中 銀 、  生 、 永 隆 、 永 亨 及 上 海 商 業 銀 行 有 實 金 買 賣 , 其 中 又 以 中 銀 選 擇 較 多 , 除 金 條 及 加 拿 大 楓 葉 金 幣 , 還 提 供 美 國 鷹 揚 、 澳 洲 鴻 運 及 中 國 熊 貓 等 金 幣 買 賣 , 另  生 亦 有 自 己 出 品 的 財 神 金 牌 。

永 隆 差 價 闊
初 入 門 者 可 嘗 試 投 資 最 普 通 的 加 拿 大 楓 葉 金 幣 , 於  生 購 買 1 安 士 楓 葉 金 幣 最 抵 , 只 售 6780 元 ( 表 1 ) , 其 他 銀 行 要 7000 元 以 上 。 假 如 未 有 足 夠 財 力 , 或 只 想 小 注 投 資 , 可 考 慮 重 量 較 輕 的 1/4 安 士 金 幣 , 入 門 價 低 至 2000 元 以 下 。 除 售 價 外 , 投 資 者 亦 要 留 意 買 賣 差 價 , 上 述 銀 行 以 永 隆 食 水 最 深 , 1 安 士 金 幣 的 買 賣 差 價 達 200 元 , 較 其 他 銀 行 之 50 元 , 高 出 3 倍 。 
至 於 純 度 達 99.99% 的 9999 金 條 , 可 於 金 舖 及 部 份 金 銀 業 貿 易 場 會 員 金 行 買 賣 , 但 後 者 動 輒 要 數 十 萬 元 才 有 交 易 。 銀 行 方 面 , 只 有 中 銀 提 供 買 賣 服 務 。 
理 財 版 分 別 向 周 大 福 、 周 生 生 及 六 福 珠 寶 查 詢 金 條 價 格 , 3 家 報 價 相 同 , 買 賣 差 價 達 每  300 元 ( 表 2 ) , 比 中 銀 的 30 元 , 多 270 元 或 9 倍 ; 此 外 , 以 1 月 5 日 的 買 賣 價 為 例 , 金 舖 賣 出 價 ( 即 售 價 ) 為 8300 元 , 較 中 銀 高 155 元 , 但 買 入 價 ( 即 向 客 戶 購 買 價 ) 僅 8000 元 , 較 中 銀 低 。 
實 金 夠 安 全 放 心 , 但 放 在 家 中 要 承 擔 被 盜 竊 風 險 , 建 議 投 資 者 放 入 銀 行 保 管 箱 , 如 經 銀 行 購 買 , 更 有 一 條 龍 服 務 , 直 接 放 入 保 管 箱 , 毋 須 將 金 條 或 金 幣 帶 離 銀 行 。 上 述 5 家 有 提 供 實 金 買 賣 的 銀 行 , 比 較 其 最 細 容 量 的 保 管 箱 租 金 , 最 抵 為 永 亨 , 年 租 220 元 ;  生 最 貴 , 年 租 420 元 ( 表 3 ) , 但 容 量 略 大 。 
99 金 及 9999 金 的 純 度 , 分 別 為 99% 及 99.99% 。 金 銀 業 貿 易 場 理 事 余 錦 榮 指 出 , 黃 金 能 發 揮 資 金 避 難 所 作 用 , 現 時 市 場 對 黃 金 需 求 大 , 現 貨 供 應 緊 張 。

金 條 易 套 現
投 資 實 金 時 , 要 注 意 流 通 性 , 金 條 流 通 性 最 高 , 尤 其 是 400 安 士 9999 金 條 , 為 倫 敦 金 屬 交 易 所 ( LME ) 標 準 交 收 金 條 , 售 價 約 270 萬 多 元 。 所 有 金 條 都 有 鑄 造 公 司 的 商 標 及 印 記 , 而 認 可 的 公 司 資 料 可 於 倫 敦 金 屬 交 易 所 網 頁 ( http://www.lme.co.uk ) 內 找 到 。 
至 於 金 銀 業 貿 易 場 買 賣 的 9999 金 條 , 最 細 單 位 為 1 公 斤 , 約 售 22 萬 元 ; 99 金 條 一 般 只 在 香 港 買 賣 , 流 通 性 不 及 9999 金 條 。 如 經 金 銀 業 貿 易 場 行 員 購 買 金 條 , 9999 金 差 價 約 每 公 斤 數 百 元 。 
此 外 , 收 藏 黃 金 方 法 簡 便 , 不 用 任 何 特 別 包 裝 , 但 切 記 不 可 跟 鉛 同 放 , 因 兩 者 親 和 性 強 , 就 算 只 同 放 一 日 , 鉛 亦 會 滲 入 黃 金 中 。
專 家 : 下 半 年 金 價 挑 戰 1250 美 元
敦 沛 期 貨 行 政 總 裁 丁 世 民 相 信 , 由 於 各 國 央 行 採 取 多 項 救 市 措 施 , 單 是 美 國 已 達 萬 多 億 美 元 , 全 球 貨 幣 供 應 大 增 , 金 價 今 年 有 支 持 。 
不 過 , 他 認 為 短 期 美 元 表 現 較 強 , 預 計 金 價 於 2 、 3 月 時 將 跌 至 每 盎 斯 750 美 元 , 屆 時 正 是 吸 納 好 時 機 。 隨  不 濟 的 經 濟 數 據 陸 續 公 佈 , 相 信 商 品 價 格 會 再 回 升 , 金 價 下 半 年 可 望 突 破 1000 美 元 , 有 機 會 達 1250 美 元 。

料 先 跌 後 升 候 低 吸
資 深 國 際 金 融 評 論 員 王 冠 一 亦 同 意 , 金 價 可 升 破 去 年 高 位 , 預 測 美 國 第 一 季 會 實 行 強 美 元 政 策 , 使 金 價 受 壓 , 但 之 後 美 元 將 轉 弱 , 下 半 年 的 金 價 可 能 會 急 升 至 每 盎 斯 1326 美 元 。 
他 自 己 也 有 投 資 實 金 , 主 要 是 國 際 流 通 的 9999 金 條 及 金 幣 , 並 指 飾 金 的 保 值 作 用 不 大 , 而 且 差 價 較 大 , 只 適 合 裝 飾 送 禮 。
小 知 識 : 周 六 買 賣 差 價 闊
‧ 不 是 所 有 銀 行 及 金 舖 分 行 有 實 金 出 售 
‧ 銀 行 及 金 舖 回 購 實 金 時 , 會 按 成 色 、 驗 印 及 質 素 開 價 , 未 必 相 等 於 當 天 牌 價 
‧ 若 金 幣 已 開 封 , 銀 行 會 向 出 售 者 徵 收 手 續 費 , 由 數 十 元 至 數 百 元 
‧ 銀 行 的 實 金 買 賣 時 間 為 周 一 至 周 五 的 辦 公 時 間 , 部 份 於 周 六 仍 提 供 買 賣 服 務 , 但 差 價 較 闊 
‧ 金 幣 有 1 安 士 、 1/2 安 士 、 1/4 安 士 、 1/10 安 士 及 1/20 安 士 選 擇 
‧ 不 少 金 舖 有 1  重 的 金 條 或 金 粒 賣 , 周 大 福 更 有 5 錢 金 粒 , 售 價 約 4150 元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The 13 forms of distorted thinking


1 all or nothing thinking – looking at ourselves in black and white categories because we see ourselves as total losers

2 overgeneralization – we may have made a mistake or had some back luck but we generalize to our entire being

3 mental filter – we dwell on the bad event and let it discolor our entire view of life, a little like the drop of ink that discolors a glass of water

4 discount the positives – we overlook our many good qualities

5 jumping to conclusions - we generalize from one or two qualities or events into a negative global judgment; if we have one bad interaction with someone in a department, we tell others that the whole department is "a bunch of jerks"

6 magnification – we blow the event out of proportion

7 emotional reasoning – we FEEL like a born loser so we believe we really are one!

8 shoulds – we have a list of ironclad rules about how we and other people should act; people who break the rules make us angry and we feel guilty if we violate those rules (we frequently call this integrity). We may, for example, have the belief that we should always be successful at things and never fail; we may also believe that if we are good and try hard, then life should always go smoothly

9 labelling – we label ourselves as a born loser instead of trying to learn from the situation or thinking about the best way to overcome it

10 blame – we automatically hold other people responsible for our pain or take the other take and blame ourselves entirely for every problem or reversal, when the event (such as a redundancy) might be happening to many others

11 mind reading - without their saying so, we know what people are feeling and why they act the way they do; in particular, we are able to divine how people are feeling toward us; we think that our assumptions about what others are thinking are true.

12 catastrophizing - we expect disaster. We notice or hear about a problem and start 'what-ifs'. What if tragedy strikes? What if it happens to me? We immediately assume the worst possible outcome; this is our style.

13 personalizing - we think that everything people do or say is some kind of reaction to us; we compare ourselves to others, try to determine who's smarter or better looking; we tend to relate everything around you to ourselves.

15 ways to improve EQ

1Identify Distortions – write down the negative thought and identify how it fits under the ten forms of distorted thinking. Once we see that our negative thoughts and beliefs are not realistic, it’s much easier to replace them with thoughts that are more positive and realistic.

2. Substitution – simply ask yourself if you can think of a more positive and realistic thought and substitute that one every time you catch yourself thinking the negative thought.

3. Cost-Benefit Analysis –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negative thought, belief or behaviour – for example, the advantages of getting angry or upset in various situations. Ask yourself “how will it help me and how will it hurt me to think like this”. 

4. Evidence Examination – ask yourself - 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this thought IS true? What is the evidence that it is not true? Instead of assuming that a negative thought is true, examine the actual evidence for it.

5. Survey Method – do a survey to find out if your thoughts and attitudes are realistic. For example, if you believe that public speaking anxiety is abnormal, ask several friends if they ever felt that way.

6. Experimental Method – often you can actually do an experiment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your negative thought – ask yourself “how could I check to find out if this thought really IS true?”.

7. Double-Standard Technique - talk to yourself in the same compassionate way you might talk to a dear friend who was upset.

8. Pleasure-Predicting Method – predict how satisfying activities will be, from 0% to 100%. Then keep a check on how satisfying they actually turn out to be. After a few days you will get a good idea of how good your fortune telling talents might be.

9. Why – ask why it would be upsetting if it were true. 

10. Shades of Gray Thinking –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your problems in black and white categories, evaluate things in shades of gray.

11. Defining Labels – when you label yourself as “inferior” or a “loser”, ask yourself what you really mean by these labels.

12. Specific Method – stick with reality – those are statements of FACT - and avoid generalized judgments about reality.

13. Semantic Method – substitute language that is less emotionally loaded for “should” statements and labelling.

14. Re-attribution – instead of blaming yourself for a problem, think about ALL the factors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it.

15. Acceptance Paradox – instead of defending yourself against your own self-criticisms, find truth in them and humbly accept them BUT without beating yourself up for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