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2013年8月結算

恒生指數:21,731 按月   152

投資組合盈利(自2010年2月9日成立):
 1.3%

現金比率:56.7%

(連股息、定期到期利息)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牙齒影響臉型把握寶寶長牙5階段

按照生長規律,寶寶長牙主要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長出牙齒的數目都不同。

一般來說,寶寶的牙齒會影響臉型,如果爸爸媽媽能把握好這5個關鍵時期,寶寶肯定會擁有一副漂亮潔白的牙齒和漂亮的臉蛋。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會有兩副牙齒,即乳齒(20個)和恆齒(32個),在出生的時候頜骨中已經有骨化的乳齒牙孢,但是沒有萌出,一般出生後4- 6個月乳齒開始萌出,有的寶寶會到10個月才萌發,這都是屬於正常範圍,爸爸媽媽不用太擔心。但12個月還沒有出牙則視為異常,父母就要留意了,最晚寶寶兩歲半的時候20顆乳齒會出齊。

其實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前,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發育情況,適當地給予他一些糊狀的食物,例如牛奶麥片和稀粥,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寶寶的營養,還能促進寶寶萌牙。

第一階段:2顆牙期

寶寶一般在4-8個月時,下頜的一對乳中切齒會悄悄萌出,從此寶寶就會脫離沒有牙齒的行列。這個時期,寶寶很喜歡將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有時更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咀嚼筷子和湯匙。

溫馨小提示: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嘗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製作馬鈴薯蓉、蛋黃蓉、麥片粥等等,讓寶寶體驗由水狀飲食到糊狀飲食的過度。稍有稠度的輔食,可以讓寶寶意識到他的食物開始有所變化,為日後添加固態食物讓寶寶鍛煉用牙齒咀嚼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4顆牙期

在大概8-12個月之時,寶寶的上頜又會長出兩顆牙齒甚至更多。此時寶寶的營養需求越來越高,在這個時期媽媽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選擇,例如是肉泥、肉末、西紅柿、豆腐等為輔食。

溫馨小提示:如果你的寶寶咀嚼能力不好,寶寶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塊狀的食物沒有經過牙齒的碾碎進入消化系統,營養物質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要有意識的用固態食物來引導寶寶練習咀嚼。

第三階段:6-8顆牙期

寶寶在9-13個月時上頜的側門牙會漸漸萌出,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門牙也將萌出。寶寶在這個時期會將會開始慢慢地適應固體的食物,而且寶寶的腸胃消化機能也會日漸趨於成熟。爸爸媽媽就不用擔心寶寶消化不了固體食物而不敢讓寶寶吃。

溫馨小提示: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給予寶寶固體的食物,如果還是比較擔心寶寶的消化功能不完成,不能消化固體食物的話,可以給一些蒸水蛋,蔬菜之類的給寶寶吃。

第四階段:8-12顆牙期

大概在寶寶13-19個月的時候,寶寶會萌生第一顆乳磨牙(大牙)。有了乳磨牙之後,寶寶的咀嚼功力將會大大提升。在這個時期,寶寶會很有熱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裡,即使吃得滿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媽媽去鼓勵的,這對於寶寶以後的性格也有影響。

溫馨小提示:這個時期可以減少液狀食物的攝入,增加固體食物,比如軟飯、麵包、蔬菜、肉片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媽媽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吃得滿桌都是,就阻止寶寶,這樣會使寶寶對食物失去興趣。

第五階段:12-20顆牙期

在此後的第16到20個月期間,寶寶的20顆乳齒也會慢慢地逐漸長齊,完成了乳齒系列的全部萌出過程。

這個時期的寶寶,自己不僅可以吞嚥食物,而且他自身攝食的技巧也越趨完美,媽媽就可以嘗試給予普通稍偏軟的食物,譬如米飯、麵條、大豆等等。

此之外,父母也應該多了解一些關於孩子牙齒的問題。例如鈣低了、維生素低了,小孩出牙會慢一些。

出牙主要的因素還和遺傳有關係,父母出牙晚,孩子就出牙晚一些。而且牙和食物也有關係,牙的生長需要有刺激,給寶寶添加的輔食也很重要!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幼兒智力早催谷 贏起跑無着數?

27-08-2013  經濟日報

贏在起跑綫上,當真重要?未升小學的幼兒也被催谷,上幼稚園一間不夠,一日還要跑兩場?家長或許認為,小小腦袋內愈早塞入知識有着數;但外國研究指太早開發幼兒智力可能會弄巧反拙,6歲前對孩子最好的,就是玩!

基督教女青年會調查逾千名育有0至6歲子女的天水圍區幼兒家長,機構昨發表結果時稱感驚訝,因有16.9%受訪者的子女同時就讀多於一間幼稚園,分析認為這些家長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綫,故要讓子女擁有更多教育機會。

小小人兒一日趕幾場,上幾間幼稚園,這現狀也不盡然令人意外。事實上,本港不少孩子未升小學已忙着上堂,豈止是天水圍區?2011年初,有傳媒報 道,九龍塘區的公園中午時分便有「奇景」,一班幼童被菲傭邊餵午飯邊換校服,就是因為上午入讀一間半日制幼稚園後,下午便要趕另一間上堂。

一日趕兩幼稚園 恐揠苗助長

本港家長一向對子女的競爭力緊張,為免「輸在起跑綫上」,往往各出奇謀,剛行走、牙牙學語便要爭相學外語,幼兒班不再只是玩樂,而是學西班牙文、日語等,還要串生字,甚至有幼稚園學生參加歐洲遊學,催谷成為趨勢,「全天候」一日趕兩間幼稚園,又有何出奇?
內地一篇《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的文章,在本港網上瘋傳,提到德國憲法規定禁止先修學校,孩子於小學前唯一任務只是「快樂成長」,不少香港家長讚揚不已,反映大家對催谷幼兒也不無反思。

但恕筆者潑冷水,網上已有人指文章誤譯法例中提到的「學前教育」(Vorschule),早年其實指「貴族小學」意思,近年亦可解作「學前班」,故 德國法例上並沒有禁止學前教育。事實上,德國政府近年也鑑於該國學童在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成績不如其他國家,亦積極投入資源發展學前教 育,包括加強幼稚園的語文、數學及科學等教育效果,令幼兒有更好裝備升小。

遊戲開發智力 非重背誦計數

不過,加強幼兒學習,也不是像很多亞洲地方般注重背誦串字,當地教育界強調透過刺激智力開發的遊戲,讓幼兒可從中接觸數學、科學等知識。北歐包括芬蘭等地學前教育也是遊戲式學習,而非着重寫作、閱讀、計數等課堂教育。

學習難免,但甚麼年齡開始學最好?一向有不同說法,早學有着數?但不少研究顯示,太早反而可能有壞效果。

英國劍橋大學2009年曾發表報告指,學童6歲前,只應接受遊戲式教育,而非正式學習,因他們心智發展仍未足以應付嚴謹課程。

去年新西蘭一項研究也曾對比兩組小朋友,一組5歲開始接受正式學校課程,包括寫作等,一組7歲才開始,結果發現較遲接受正式課程的7歲學童,表現並不輸蝕,至10歲時的閱讀程度更略勝一籌!

英國教育專家Richard House曾公開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不應接受正式學習。他指大部分6歲以下小朋友,需要通過大量玩樂以發展他們的社交技巧、學習如何控制情緒,若然在這時期過分着重學術,對其長遠發展並不好,甚至有礙健康。
 
過早學習未必有益 或損健康

過早學習對幼兒未必有益,但社會風氣「鬥早」,連政府帶頭也難叫停。

台灣教育部有見當地家長過分催谷年幼子女,2004年曾擬立法禁止補習班招收6歲以下學生,包括英文、速讀、珠心算、圍棋、書法、作文等課程一律限制收生年齡,惟草案惹起頗大爭議,尤其不少家長反對,2009年及2011年兩次提交行政院也被退回。

立法禁止6歲以下學生補習或上興趣班,相信無論在台或港,也難推行。但回心一想,如何對子女最好,家長心中各有尺度,當然應由父母話事。

本港去年便流傳一篇《不上playgroup》的文章,作者指女兒沒有上playgroup,因她相信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價值觀,比2歲便懂得唸乘數表更重要。文章獲得不少父母按「讚」,但是否跟隨做法,則又是另一回事。

愈早學習看似在起跑綫上有着數,但會否贏了開頭,長遠卻輸收尾呢?孩子的童年,究竟是一大堆艱澀生字、忙得頭昏腦脹,抑或是笑聲及開心回憶?這值得本港家長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