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央行年內二度加息 應對物價壓力抗通脹



據新華網消息,在普遍預期之下,市場迎來了2010年以來中國第四次加息,也是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
中國人民銀行5日晚間宣佈,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調整後,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一年期貸款利率達到6.31%。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央行在這樣一個時點做出加息決定,意在應對當前可能再度創出新高的物價壓力。
「穩定物價被當局視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而市場預期3月份中國物價指數會再度創出新高,此時加息是央行對可能反彈的通脹壓力所做出的提前應對。」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
由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中國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日益增長。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拉動、流動性總體寬鬆的貨幣推動,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我們預計3月份物價指數可能會再度攀升在5%以上,同時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下,PPI指數也會比較高。」劉煜輝說。
此外專家指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央行頻頻加息也有基於收緊流動性的考慮。
「現在國內流動性遠超過2007年至2008年,數據顯示,M2(廣義貨幣供應)占GDP比重接近200%,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流動性充裕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這是當前連續加息和上調準備金率等偏緊貨幣政策持續的原因。」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說。
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這樣評價加息與流動性的關係:從理論上講,加息好比給貨幣老虎多喂塊肉,讓它乖乖趴在籠子裡別出來亂晃悠。在邏輯上,只要加息足夠,再凶的貨幣老虎也會趴下。
截至目前,中國央行已連續實施四次加息舉措,分析人士認為,持續加息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有利於緩解中國居民儲戶負利率局面,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中國企業和房貸消費者的融資成本。
較直觀的計算,以此次加息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當前物價指數5%為計,目前儲戶實際利率水平在負的2%左右,這意味著儲戶一萬元的定期存款存滿一年損失200元。加息之後,儲戶財富縮水情況將有一定程度緩解。
「但必須看到,持續加息會加大企業的還款壓力,在生產資料價格出現上漲的同時,如果融資成本也有所抬升,將不利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說。
專家認為,由於美元維持走弱態勢不改,未來原油、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震盪,同時,國內隨著春節之後開工率的不斷提高,投資消費逐步走強,PPI漲幅上半年仍將維持在高位,這給企業運營帶來不小壓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持續加息或將增加海外熱錢的流入壓力。針對此種擔憂,劉煜輝認為,熱錢流入中國的目的主要是基於對資產價格上漲的考慮,其意並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熱錢流入沒有直接的邏輯關係。
對於今後中國央行是否還會進一步加息,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全球通脹苗頭正在逐漸顯現,從近期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央行的高層官員發言可察,全球或將進入到加息通道,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將停止加息步伐。
「年初以來,英國CPI同比增幅一直高於英格蘭銀行2%的通脹目標,歐洲央行總裁特裡謝,用『嚴重警惕』形容貨幣當局對通脹的憂慮。在過去幾年中,歐洲央行九次使用此詞彙,六次在隨後的例會中提高利率。」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
「從國內、國外經濟環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暫緩加息步伐的跡象。過去10年來,扣除物價因素後,我國實際利率為正的1.33%,而目前實際利率仍是負數,從這一點看不排除央行還有後續動作。」劉煜輝說。
交通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唐建偉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物價同比平均漲幅或將維持在5%左右的高位,因此預計二季度貨幣政策仍將穩中偏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及匯率「三率」都有可能繼續提升。
央行調查統計司日前對全國銀行家進行的一季度問卷調查顯示,66.1%預期未來貨幣環境會進一步「趨緊」,這一指數較上季大幅提高15.8個百分點。
沈建光認為,由於穩定物價是今年的首要任務,並考慮到當前依然強勁的經濟增長,目前談及貨幣政策放鬆為時尚早,預計偏緊的貨幣政策會持續到通脹可控為止。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表(調整後)
活期存款0.50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個月2.85
半年3.05
一年3.25
二年4.15
三年4.75
五年5.25
各項貸款-
六個月5.85
一年6.31
一至三年6.40
三至五年6.65
五年6.80
三、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4.20
五年以上4.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