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信報研究部:股神談評級機構存廢

22-03-2011  信報
儘管已捐出部分財富,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洗禮」,高齡80的股神畢非德仍以500億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2011年全球富豪榜第3位。這位縱橫股壇數十年的股神一言一動都會引起金融市場注意,他去年接受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訪問,就金融海嘯成因的全面分析,以及海嘯後的投資建議,更值得剪存留爲參考。


奧巴馬就任總統不到半年(2009年5月)即授命成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FCIC),由加州前財長Phil Angelides出任主席的FCIC目的爲查究導致美國爆發金融及經濟危機的各種可能原因,以及聯邦政府在危機中所發揮的穩定作用。FCIC在調查過程審閱了數以百萬頁計的文件,訪問超過700位金融危機見證人,已于2010年12月15日 向總統及國會提交調查報告。FCIC幷計劃由2011年開始公開調查記錄。有關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脉,巴郡哈撒韋的畢非德無論從任何角度衡量都理所當然成爲FCIC的訪問對象,而美國研究機構Santangel's Review: Profiles of Undiscovered Investors將FCIC與畢非德2010年5月26日 的訪問錄音整理爲文本文件,作爲今年3月的季度報告。
畢非德形容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爲經濟珍珠港(an economic Pearl Harbor)事件,他只可惜未能早3個月察覺到危機的徵兆,他對FCIC表示,事後回顧,金融海嘯的遠因須由房市泡沫講起。他指出,南海泡沫和鬱金香泡沫等各種泡沫都是由小逐漸變大,而促成泡沫膨脹的是投資者的價格行動(price action),傳媒、投資者、按揭銀行、華爾街、評級機構以至普羅大衆一致認定房價只升不跌,價格行動促使全國超過60%人口都要圓其置業夢 (香港人個個都話啲樓貴到買唔倒,但SARS時又唔見佢哋話要買.... 啲後生嘅就話無樓唔結婚,Price Action宜家响香港樓市已經好明顯!
 ) ,金融機構未經嚴格審核貸款者的收入便輕易批出按揭,部分家庭則利用按揭條件寬鬆(只需付出少少甚至毋須首期)一間又一間地買入房屋,而購買力日弱的美元與不斷升值的房産的强烈對比,更令全國猶如進行一場停不下來的呼拉圈運動(hula hoops),房市泡沫便由此形成幷且快速膨脹。
每個泡沫有一根利針等待
巴郡哈撒韋曾于一份致股東的報告書表示:每個泡沫都有一根利針在旁等待;而房市泡沫發展到臨界點最終也逃不脫爆破的命運。FCIC調查員從房市泡沫想起畢非德早在2000年幾乎全數拋售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貸美(Freddie Mac)股票,因此要求畢非德解釋爲什麽不再看好這兩間政府贊助企業(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GSE)。畢非德響應說,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有句說話他一直銘記于心:當你投資于一項看似好到不得了的資産,麻煩會比投資于一項糟透的資産多很多。 雖然巴郡主要持有房貸美股票,但兩房管理層都不約而同發出類似令每股盈利增長超過10%的聲明,畢非德認爲,在利率情况不明朗的環境,大型企業根本難以作出長期穩定高回報保證 (啫喺管理層吹水囉....
) ,他由此大起戒心故而决定沽出這些好到不得了的股票。
FCIC又引述2007年10月31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道表示,畢非德指證房貸美行政總裁進行與業務無關的投資,調查員詢問他指的是什麽投資。畢非德表示已記不清楚房貸美當時大手投資于Philip Morris還是R.J. Reynods的債券,無論如何,這都是與業務無關的投資,他批評房貸美的做法是將政府的信任套利(arbitraging the government's credit),幷懷疑這是房貸美不恰當行爲的冰山一角,因爲當你在厨房發現一隻蟑螂走動,在燈光照不到的陰暗處通常會藏匿著不知數目的蟑螂。
金融市場的大殺傷力武器
然而,全國最大的兩家房貸機構「不務正業」對房市泡沫的負面作用相信仍比不上次按衍生工具的杠杆效應,而兩房正是將按揭證券化的始作俑者。格拉罕價值投資法嫡傳弟子畢非德一直以來極力反對杠杆交易,他早在1982年的客戶通信已提到,當人們用少量孖展就有權進行投資、投機或賭博,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便打開了。畢非德對FCIC調查員笑說,每聽到金融市場有什麽現代化或新發明産品出現,他就趕緊按住荷包,而杠杆是聰明投資者破産的唯一途徑;他甚至將衍生工具形容爲金融市場的大殺傷力武器。畢非德指出,房市是美國最大資産類別,一個原本已經形成泡沫的總值22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RMBS(Resident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住宅按揭擔保證券)、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抵押擔保債券)等等衍生金融産品的杠杆作用不斷爲泡沫注入燃料,到泡沫爆破時所造成的破壞力可想而知。
畢非德認爲,RMBS及CDO是加快房市泡沫膨脹以至最後爆破的主要因素,但幷非金融海嘯的唯一成因,FCIC調查員亦表示,有人指責評級機構失職,未能及早下調RMBS、CDO和其他在金融海嘯前後陷入財困的大企業的評級,幷質疑評級機構對金融市場的作用,而根據資料,畢非德自1999和2000年成爲穆迪主要股東之後再沒有買入穆迪股票(其後更分批减持),FCIC希望他詳述有關穆迪的投資决定以及對于評級機構的意見。
畢非德首先强調,每個投資决定都經過他親自分析才正式拍板,他研究發現穆迪擁有非常良好的業務,而業務價值的最重要基礎在于其定價權(pricing power),所謂定價權的意思是你每次要加價也不愁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分薄業務,假如連加價十分之一美仙也要先行祈禱,這樣的生意不提也罷;而穆迪和標普已成爲評級市場的雙頭霸權(duopoly),現今情况或已有些微改變,但穆迪和標普的雙頭霸權歷史地位,任何人想以割價策略侵占他倆的市場都不易成功。他幷以巴郡爲例,雖然所有投資决定他都親力親爲,但巴郡依然幫襯穆迪。至于他在穆迪于2006至2008年期間回購時趁機沽出所持股票,到2009年第三季又再减持(2010年9月再次减持),畢非德承認未有在穆迪較高價時沽售是錯誤的。換言之,股神考慮的是合理回報而幷非認爲穆迪已沒有投資價值。
FCIC指出,金融海嘯前CDO都評爲3A 級,其後90%的CDO被降至垃圾級,很多小型銀行因而蒙受巨大損失。但畢非德認爲,責任幷不完全在評級機構,CDO的條款複雜深奧,投資者根本不應倚賴評級機構,格拉罕早已忠告,任何新生及難明的投資産品都不宜沾手 (極度同意!! 小妹都"lia"過嘢.....
,他重申,每次作出投資决定之前都必須自己仔細研究。不過,對一間業務廣泛的大型銀行來說,總不能美國國庫票據、希臘政府債券以及每家商業機構的信貸額度都親自審批,而評級機構累積多年運作經驗已建立一套可靠的評級模式,儘管不會盡善盡美,但可以爲你節省98%的分析工夫。
房屋仍是上佳投資選項
畢非德曾就金融海嘯將導致通脹或通縮公開發表意見:「我毫不擔心通縮。事實上,在我有生之年或者更可靠地說你們有生之年也不會看到嚴重通縮出現。我們正在投入萬億元計金錢打一場經濟戰爭,努力重整債務,一切措施反而爲通脹播下種子。目前經濟有如一個人失足陷入浮沙快將沒頂,我們需要動員更人手拋出繩索準備拉他脫險,拯救過程可能令一些人的肩胛脫骱,而獲救後經濟也許遍體鱗傷,但我們別無選擇。」(2009年7月9日 .沿圖觀勢)。他在FCIC的訪問中亦表示,聯邦政府若置身事外,任由大銀行和企業倒閉,金融海嘯對經濟將造成更嚴重的灾難性打擊。畢非德在2008年9月即已投資高盛及通用電氣,他對FCIC坦言,當時有點賭博成份,賭的是政府一定會出手挽救經濟,再者,以2008年9月整個金融市場的癱瘓狀態推算,深信經濟只會向上走,通用電氣及高盛這些實力雄厚公司必定挺得過經濟衰退。畢非德又于同年10月17日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撰文建議入市買美股。
經歷了可能是美國史上最大型的泡沫──房市,而經濟盛衰循環交替,未來必將會有另一個泡沫出現,但畢非德認爲,只要量力而爲不做過度按揭,房屋依然是美國人的上佳投資選項,况且長遠來說,房屋這類有形資産除了保值,在借貸成本不高的低息日子,按揭那部分還可以當作沽空美元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