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施政報告重點:房屋及土地




房屋
1. 房屋政策目標是:
協助基層市民「上樓」,滿足基本住屋需求;
讓市民按自己的負擔能力和條件,選擇安居之所,並鼓勵自置居所;
在出租公屋之上,提供有資助的自置居所,搭建置業階梯;
維持私人樓市健康平穩發展,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優先照顧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需要。

2. 加大加快資助房屋的供應:
  • 由2018年起的5年內,公屋的總供應以至少100 000個單位為產量目標;
  • 檢討加快興建公屋進度,及如何簡化不同規管的技術評估要求;
  • 邀請房協增建資助房屋。「綠悠雅苑」反應熱烈,政府已選定一幅沙田的土地交予房協作同類發展,以及一幅沙頭角的土地作出租公屋,合共提供約1 000個單位;
  • 全面檢視所有計劃中的項目,適度增加地積比率;
  • 加強取締濫用公屋,加上租戶自願遷出,每年平均可淨「回收」約7 000多個單位,加上約15 000個新單位,每年可供編配的單位超過22 000個;
  • 明年預售第一批共2 100個新居屋單位。部分公屋租戶在購置居屋後,可以騰出公屋單位供編配;
  • 不會再推出「置安心」項目。原來用作「置安心」計劃的4幅位於大埔、鑽石山、彩虹及馬鞍山的土地,將會發展新居屋。

3. 委託研究機構,就全港劏房數目與狀況,進行推算與評估。

土地


1. 增加短中期的房屋土地供應:

  • 繼續檢視目前規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GIC)及其他政府用地改作房屋發展計劃,將更多土地改作住宅用途。
  • 目前有13幅合共57公頃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綠化地帶」,適合改作住宅用途,城規程序會陸續展開,預計7幅會於2017年前完成改劃,可供興建約13 500個單位,其餘6幅預計會於其後數年內完成改劃,可供興建約9 500個單位。
  • 規劃署正加快改劃工業用地檢討,預計提供約5 800個單位,並會在短期內開展新一輪工業用地檢討,增加房屋供應。
  • 積極處理私人住宅項目提高發展密度的申請,務求在規劃許可的情況下增加單位供應。地政總署亦正檢討土地行政程序,以及批地和補地價的流程,加快土地供應。
  • 善用土地,將原來用途未能落實的土地,盡快改作房屋和其他社會有更逼切需要的用途。例如房協在天水圍112區短期用地發展計劃因未能覓得合作伙伴,政府正考慮改作住宅、酒店或其他合適用途。
  • 研究放寬或解除現時適用於港島薄扶林和半山區,限制出售新土地或修訂契約的延期履行權行政措施,解除該兩區發展的限制。
  • 發揮集體運輸與住宅結合發展的模式,落實在錦田南西鐵錦上路站和八鄉維修中心,合共約33公頃土地上發展住宅的規劃,預計提供約8 700個單位。我們亦會對周邊約110公頃土地進行工程研究,以備發展公私營房屋。
  • 邀請市建局全力推展「需求主導」重建計劃,積極回應業主訴求,加快市區更新步伐。
  • 為加快前鑽石山大磡村寮屋區、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前南丫島石礦場,以及安達臣道石礦場這4個不涉收地的發展項目,我們會積極考慮利用私人發展商 的開發能力,提供基建及配套設施,興建公私營住宅。這4個項目合共可提供約27公頃住宅用地,預計可供興建約15 000個單位。
  • 就工業用地檢討建議改劃作住宅用途的土地申請,加快行政審批程序和作出其他配套。
  • 研究適度提高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發展密度和公營房屋所佔比例
  • 盡快制訂洪水橋新發展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並進行下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

2. 長遠土地供應
  • 探討新界北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為建設一個規模與粉嶺或上水新市鎮相若的現代化新市鎮作可行性研究。
  • 加快檢討北區和元朗主要用作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荒廢的農地,希望可以將257公頃研究範圍內的合適土地,盡快釋放作房屋發展用途。
  • 探討將東涌擴展為一個更具規模、更全面的新市鎮的潛力。
  • 正研究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往岩洞,騰出原址作房屋或其他用途,同時進行岩洞發展的長遠策略研究,以擬備岩洞總綱圖及制定政策指引。
  • 正研究搬遷九龍東兩個行動區內現有的政府設施,預計兩個行動區可共提供約50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
  • 檢視啓德發展區內用地的規劃,研究增加寫字樓及房屋供應,但以不影響未來5年土地供應為原則,並就研究結果進行諮詢。
  • 建議在啓德發展區前機場跑道末端建立城中樂園――「飛躍啓德」,發展為兼具教育及娛樂的園地。
  • 準備進一步放寬改裝整幢工廈的工程限制,包括容許業主在建築物的現有構架外,有條件地作小規模改動,以彌補因改動建築物的結構而失去的總樓面面積。
  • 成立專責和法定的「海濱管理局」,全面推動海濱發展。
  • 改組「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小組」為「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全面統籌全港所有不同用途土地的開發和供應計劃,調動供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