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買iBond難發達買樓免捱貴租』- 你也這樣想嗎?

09-06-2012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政府又再發行iBond(4214),說是幫市民對抗通脹,初步反應熱烈。事實上,iBond派息乃依據通脹來釐定,就算購入後通脹急升,令到派息也急飈,但扣除通脹後,其實仍是得個「桔」,靠買iBond,一定唔會發達。
那麼市民為何會熱中於買iBond?就是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下,不求賺錢,只求安安穩穩,手上存款的購買力不被蠶食,便已足願。然而,iBond每手1萬元,就算用孖展去抽,給你抽到10手,那亦只有10萬元的儲蓄可以對抗通脹,其餘的身家,又應如何處理呢?
回顧今年上半年各種投資工具,銀行存款年收息只有0.001厘,自然遠遠跑輸通脹(最近公布的4月份通脹年率為4.7%),買黃金吧,看似有3.7%的賺價,但其間上落幅度接近兩成,波幅頗大。那買股票吧,恒指半年升幅僅得0.16%,除了同樣跑輸通脹外,更要飽吃驚風散,當然,如買到一些高息股,股息收入,算是稍有幫補。至於打工仔幾乎一定要買的強積金,表現同樣慘不忍睹,半年平均回報率僅得0.84%。
上半年樓價升逾一成 遠遠跑贏通脹
相比之下,全港約有一半家庭,其最重要的資產﹕所擁有的自置居所,過去半年平均樓價錄得10.6%的升幅(以城大及中原合作的樓價指數計算),遠遠跑贏通脹之餘,若再擁有收租物業,則還可再享有約1.5厘的租金回報!
不過,我們的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和財爺曾俊華,過去數年不斷警告樓市的泡沫風險正在增加,並先後推出額外印花稅和收緊銀行按揭,就在他們出招以後,樓價往往只會短暫調整,之後又再創出高位。結果呢,一些原本打算入市的市民,被他們嚇怕了而取消了置業計劃,也有原本有足夠首期的,卻因銀行收緊了按揭,由買得起變成買不起,不說他們看着樓價續升的焦急,更甚的是同一時間租金也升了不少,令他們要捱貴租。如此,他們就算每人都抽到10手iBond,恐怕也遠遠不能彌補買不了樓所造成的「損失」。
政府打壓樓市,都是以遏抑需求和杜絕炒風的手段為主,但市民買樓,大部分都只是要求避免捱貴租,又或希望藉持有「磚頭」以對抗通脹為主要目的,在聯繫匯率下,美國不斷印鈔並壓低息口,揸銀紙只如水瓜打狗,幫那些洗腳唔抹腳的美國債仔融資,實在犯不着。
政府遏樓措施逼人捱貴租
近年不少年輕人慨嘆買樓難,除了是樓價高企和銀行應政府要求收緊按揭,以致愈來愈難儲夠首期外,也與政府的教育和強積金政策有關。事實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廣所謂副學士或毅進計劃,頗多原來未必適合升學的年輕人,以借貸方式選擇報讀副學士和毅進課程,花了大筆金錢完成課程後,卻發覺在搵工時未必有太大幫助,但又要開始償還貸款,如此儲首期買樓便更加困難。
強積金鎖死積蓄 削年輕人入市本錢
至於強積金計劃,鼓勵打工仔儲錢防老固然好,但強積金歷年表現卻非常一般,且收費不低,令實際回報被蠶食,打工仔的積蓄,更被鎖死了,要買樓時便又少了一筆可作首期的資金,影響了年輕人的入市能力。
筆者一直不明白,新加坡也容許打工仔將部分公積金用作買樓首期,要知道,買樓的好處之一,便是供樓等同強逼儲蓄,在香港,當退休時能擁有自置居所,對生活的保障,可能較擁有現金或股票更佳。
中國在周四宣布3年來首度減息,出乎市場意之外,周五港股竟然不升反跌,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頗為悲觀,認為單靠減息四分之一厘,不足以阻止內地經濟收縮,甚至逃不出經濟可能出現硬着陸的局面。
事實上,總理溫家寶月前已不再提出經濟「保八」的目標,反映其對內地經濟也看淡,中國周四減息後,最令人擔心的不是股市表現繼續不振,而是如澳元、石油、黃金和銅的價格不升反跌,這4類貨幣或商品的價格升跌,頗能反映中國經濟的走向,因為中國乃是澳洲的資源最大出口國之一,而石油、黃金和銅等,則是中國工業經濟的「必需品」,其價格走勢,或多或少領先於中國經濟的表現。
中國經濟急放緩 入市宜量力而為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早前澳洲大幅減息和澳元急跌以後,中港股市是否隨即冇運行?雖然「磚頭」有抗通脹和避險作用,但若中國經濟急速放緩,也要慎防對香港樓市造成負面影響,大家入市時,最重還是要量力而為。

2 則留言:

  1. 「政府遏樓措施逼人捱貴租」、「強積金鎖死積蓄 削年輕人入市本錢」... 噉都有得賴?!記者應該唔好姓陸,如不姓賴嘞...

    回覆刪除
  2. 我覺記者陸生應該喺後生仔未買倒樓果隻...評論唔得objective,好有怨氣...

    回覆刪除